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

從道德經看訓練爆發力的時機?!

清靜無為,順應自然。

你可曾經看過一朵花"急著"長大?




週期化訓練後期勢必走向爆發力訓練(power),但除了肌耐力、肌肥大、肌力之外,在執行爆發力訓練之前還有沒有更需要考慮的環結?



以三關節伸展為舉例。
負責這個工作的有:
A:臀大肌
B:大腿
C:小腿

工作效率:
A>>B>>C


但在肌肉失衡代償的情況下,A擺爛,B與C加班作他們不擅長的工作。當不適合的肌肉加班作他不擅長的工作,訓練效率低落,運動傷害機率勢必增加。

如果從表面觀察容易以以下邏輯作處理:
爆發力不好=>應該作更多爆發力訓練=>失衡更加嚴重=>運動傷害

ABC三者所使用的比例是由中樞神經所控制。關節排列、呼吸、肌肉緊繃、靈活性都會對中樞神經造成影響。在快速的訓練一個動作模式之前(爆發力訓練),更應該考慮的是目前的神經控制,假使比例不對,訓練只是在一個錯誤比例的基礎上擴大生理條件。


換個方式思考:
爆發力不好=>動作模式失能=>矯正動作模式=>動作模式改善後再爆發力訓練=>訓練效果顯著/運動傷害機率低

舉例:
snatch不好=> FMS: ASLR/TSPU/DS動作模式不足=>矯正=>改善後再爆發力訓練







訓練所著重的是細節、深度與調和,就像花朵總是在最恰當的時機綻放。


2015年8月17日 星期一

為什麼看似正確的站姿與坐姿卻還是容易痠痛,正確的坐姿與站姿是否存在?!

在各種媒介常常可以看到正確的站姿、坐姿的圖片或文字敘述,但模仿圖片文字所描述的,卻還是沒辦法緩解久坐或站的不適?


會想要模仿的邏輯如下

站坐久了會不適=>姿勢不正確=>作正確的姿勢=>不適解除

問題出在於姿勢本身是一個反射不是"作"出來的,肌肉張力的分配,呼吸的配合,關節的排列等等都由神經系統所資配,而這個資配大多是一個反射。何曾看過嬰兒透過正確體態的書籍去學習姿勢?!

不適的出現所代表的是神經系統已經選擇了較沒有效率的方式維持姿勢,肌肉的張力分配,呼吸等等也跟著一起做了改變。當失衡已經產生,再去學習"正確"的站坐姿勢等於展開一場身體內的戰爭。

以常見骨盆前傾(圖一)的例子為例,大腿腰部的肌肉過度被激發,此時如果刻意要作一個正確站姿的表象,會利用緊繃維持的方式,透過腹部臀部更用力的收縮把骨盆帶回中立(圖二),但這個過程也更加抑制了正常的呼吸,而正確的呼吸正是為持核心最有效的方法(最不容易不適的方法),時間久了,是不是又建立了新的代償模式?!觀察嬰兒的站姿,呼吸是多麼的飽滿,維持姿勢是多麼的輕盈。

圖一

圖二

矯正根源的邏輯如下

站坐不適=>肌肉失衡已產生,呼吸已沒有效率=>恢復原始肌肉張力分布,練習正確呼吸方式=>在站姿坐姿挑戰呼吸以及身體排列=>以最自然的方式維持姿勢


同樣以骨盆前傾的站姿為例:
依照以上邏輯處理:

1. 放鬆下交叉綜合症所有過度活躍的肌肉

2. 從仰俯臥,四足跪,高跪,一路到站姿挑戰呼吸以及身體排列

3. 確立站姿時飽滿的呼吸(腹內壓),隨時保持對呼吸的意識






Appearances can be deceiving. 
人如此,姿勢似乎也如此。







2015年8月6日 星期四

肌肉緊繃只是個訊號,該處理的是訊號底下的原因而非訊號本身。

右側內收肌群緊繃(訊號)

肌肉緊繃 => 放鬆/伸展
如果以以上邏輯處理,那運動處方很可能如下。

放鬆
伸展

但肌肉緊繃只是個訊號,會持續緊繃是因為日常生活或訓練中的動作持續以緊繃的方式使用這肌肉。如果造成緊繃的動作習慣、姿態習慣沒有適當矯正,這個訊號會持續出現,不論你花了多少時間處理訊號


肌肉緊繃=>什麼動作或姿態模式造成=>放鬆/伸展過度緊繃的區域=>在有控制的情況下建立新的動作模式=>強化正確動作模式/避免緊繃訊號出現

以以上邏輯,我的學生在深蹲模式當中持續不當使用過多的右側內收肌群穩定。從下圖中也可以從骨盆歪斜看出肌肉失衡對動作模式的影響。


以以下方式做處理。
1. 放鬆伸展過度使用的區域。
2. 依造continuum的概念,從最低階的rolling一直建立到深蹲的動作模式。
3. 在無負重的情況下強化動作模式。
4. 在有負重的情況下儲存動作模式。


結果: 改善動作模式,解除肌肉緊繃訊號


Power over others is weakness disguised as strength. 人與人之間是如此,肉與肉之間好像也是如此?!